page contents

对话思源领头人:那些年,我与故障诊断的二三事(下)

更多详情
上周我们对话了思源智能的创始人先生,在他的分享中,成功运用精密数据进行故障诊断,是PHM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他为我们介绍了又一个令他印象深刻的案例。
这一案例要追溯到2010年甚至更早,那是思源智能在创始之初解决的一个案例。樊总在2007年时就已经和国内知名科学家、行业领头人陈雪峰先生从事风力发电领域故障诊断与健康管理研究,他提到,那时的技术手段还很原始,风机的高度也没有现在的惊人,为了探讨风机的故障,两人时常要从风机上爬上爬下,自然也承受了许多辛苦。而且当时的风电发展也处于起步状态,常常是要进行“跑马圈地”,“先把风机给立起来,至于能不能发电,就等以后再说”,不同于现在不安装故障诊断系统就不敢运行的风电运作原则,当时的做法,无疑也给之后的风机故障埋下了隐患。
在樊总的回忆中,最早的也是相对比较成功的一个案例发生在大约2009或2010年,那时他和陈雪峰先生在广东汕头的一个小岛上。在岛上的山中装有几十台风机,而在这些机器中,有几台发电机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故障,“真的是运行经验丰富的人站在下面,都能听见发电机发出来的声音不对”,然而此时,人们并不知道问题究竟出在哪里。通过后续请来维修人员的检查,指出是发电机的问题,要解决风机运行不正常,就需要将发电机全部换掉然后维修。然而发电机的全面换修又意味着昂贵的成本。而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厂商邀请到了陈先生以及樊总来对这一难题进行分析。
而就在樊总二人来到工厂,进行大量扎实的数据检测之后发现,风机的发电机并没有问题,真正出现问题的,是发电机上固定机舱的一个螺栓。正是由于海水的长期冲刷侵蚀,导致螺栓松动或者腐锈,从而才导致了发电机严重的振动超标。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也远比换掉发电机要简单,只需要松动螺栓并及时换新就可以了,其成本也远远低于先前维修公司提出了全面换修发电机的方案。
同时,樊总也强调,虽然这看上去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但是“如果他们没有排查到或者是听取了别人的诊断,在白花钱的同时依然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可能拆除发电机的时候可以‘顺便’看到螺栓不太行了,但是他们看不到问题其实就是在螺栓身上,下次维修可能他们还是会选择换掉发电机,那这又会带来巨大的成本”。
最后,在总结这个案例的时候,樊总提出,正是由于思源智能对于数据的强调,才使得公司在对产品进行故障诊断以及健康管理时有着坚实的基础和充足的支持。正是因为千万次数据的计算、积累以及分析、归纳,才使得思源智能中的技术团队能够从产品的生产、制造乃至研发、供应等一系列链条中抽丝剥茧,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可以说,正是由于对数据一贯的坚持、对客户充分的负责,才赋予了思源智能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所有文章
×